鬼島和塊陶阿,算是近兩年來最熱門的詞彙之一,學生時期沒特別注意,出社會之後這兩個字眼真是如影隨形。
上星期出差時,拜訪到一間位在屏東的食品公司,和我接洽的是該公司的研發,幫公司開發適合推銷給到工廠參觀民眾的產品。
『蔡先生您好,不好意思久等了。』一位皮膚黝黑的年輕人走出來,愉快的和我打招呼,年紀看起來應該和我相當。
簡單的自我介紹之後,他的背景大致如下,姓石,屏科大食品科學畢業,碩士學歷,馬來西亞僑生,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,大約32K,另有開發獎金。另外,他有個小一屆的表弟念的是海大食科,姓巫(有人認識嗎?)
『大家都說台灣環境不好,以你們來看,會想選擇馬來西亞還是台灣作為優先考量?』我好奇的問,這還是我第一次遇到僑生社會新鮮人。
『會的,但其實僑生要到台灣工作還是有些條件,而且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並不容易。』石先生回答。『我表弟就是因為條件不足,所以現在必須先回馬來西亞工作。』
我越聽越迷糊,企業老闆不是老是大喊人才荒,怎麼還會有工作門檻?
『僑生要留在台灣工作,大約有兩種模式,一、你必須有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,二、你的月薪至少要高於三萬七。』石先生無奈地回答。
註:關於僑生畢業後留台工作之規定
『可是這既然是你的第一份工作,可是你的薪水...?』我馬上聽出這其中的邏輯錯誤。
石先生馬上回答:『沒錯,所以其實我是不符合資格的,但因為我之前開發幾項產品賣得還不錯,所以有領到一些額外的獎金,雖然平均起來還是不到三萬七,但稍微虛報一下勉強還可以。』(所以這位石先生當然是化名)
後來我們稍微討論了兩邊可以合作的可能性,以及推薦石先生幾個可以嘗試的樣品,之後我們握手完繼續回到各自的崗位。
三萬七,兩年,專業性,技術性。四個關鍵字,是台灣對僑生的門檻。
就我個人的人生經驗而言,我的僑生同學們都是非常優秀的,各個成績名列前茅,課外表現也是相當出色,但試問大學新鮮人在當下的社會,誰能一畢業就擁有兩年工作經驗,又假如第一關過不了好了,誰又能一畢業領到三萬七以上的薪水?如果以薪水來衡量一個人能不能留在台灣工作實在太弔詭了!自己的人才留不住,外面的人才又進不來,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會如此封建?
換個角度想,如果你不是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台灣孩子,你夠資格留在台灣工作嗎?
由此看來,台灣是在用台灣海峽和法律條文來保護我們的工作機會,而不是用專業、技術或專利其他可以擺在世界舞台的武器,如果台灣真的完全開放了,試問自己擁有不被淘汰的能力嗎?
一想到此,又讓我今夜難眠了。
(關於僑生工作條件如資訊有錯誤或不完全請不吝指正,謝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