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我所看見的新化)
這張照片是以前某天早上拍的,看著一片綠油油媲美XP桌面的美麗稻田,真心喜歡新化這塊土地。
另外開一篇文章,就是要寫些不是那麼喜氣洋洋輕鬆愉快的東西。
根據賴清德臉書表示已經要求龍燈停止動工,但其實事情只是一個剛開始。
根據法令來看,龍燈沒有任何法律的破綻。從聲明來看,龍燈的做法說法也都合情合理。若這件事發生在台北,可能破綻百出的反龍燈懶人包反而會被攻擊得更慘,也會讓群眾認為當地民眾在無理取鬧,還好新化是個可愛的地方,願意先支持。
就結果往回推論,龍燈已經表明不排除撤資可能,假如事件往兩個方向去發展,結果大概不出這兩種:
- 龍燈撤資,退出新化。
- 龍燈蓋廠,繼續抗爭。
但究竟,抗爭的盡頭在哪裡?事情總要有落幕的一天。
政府做事總比把民眾當傻子已經算是歷史共業,即使太陽花結束那麼多天,依然有官方版和真相版不停在玩大家來找碴,從龍燈引進招商到台南的過程中,程序和過程的瑕疵是引起事件的主因。
假如按部就班來呢?
你說癌症村,我證明不會有癌症村。
你說規避環評,我就過環評給你看。
你說有人收賄,我就公開帳目給你看外加律師作證。
你說新化不要農藥,那如果下次來的是台積電、是鴻海、甚至是Google呢?新化人要不要抗爭?
我認為公眾對於幾個地方還不夠有警覺心,比如賴清德,不回應就攻擊,一點頭就是賴神。永遠永遠要對政府和政治人物存疑與保持戒心,這是我在太陽花中學到的另一件事,道貌岸然的人太多了,誰能在2006年就看清江宜樺?
不管是政府首長還是社團領袖,永遠都要保持觀察,留點空間與距離,才能時時保持腦袋清楚。
吳祥輝提過:
『運動至少可以有這些基本指標:
1. 訴求的正當性和清晰度
2. 聚眾能力
3. 造勢能力
4. 行動的持續性和突破性
5. 媒體效果
6. 領導魅力
7. 訴求的效果
這樣就能大致檢驗一個運動的成敗。』
我想第一階段要求停工是有達成的,後續的持續性和新的訴求才是真正的考驗,訴求不清楚依然是很大的罩門。
如果不要農藥,是不是以後新化的農田裡都能不再有農藥。
如果不要有工業,是不是十年二十年內要把工廠都請出新化。
如果不要有財團,那每塊土地能不能都做到最好的規劃與監督。
如果想要年輕人回家,能不能打造出可以終其一生都能生活的家園。
有一天,我所看見的新化,沒有煙囪,沒有鋼鐵,沒有農藥,只有樂田。
整齊的房子,充滿活力的彩繪塗鴉,陽光灑下時,青翠的稻田與之相伴,有農作,有生機,有生活。
我們可以打造真正適合各樣單車客都能享受的行程,我們可以升級現有的農業發展,不論是自然工法、教學農場、有機栽培或生技應用,還有背後那塊林場和虎頭埤,打造成完整個生態系統。
一切都建立在信賴之上,一切都有公民的監督參與。
上一代可以安心放手,我們這代可以建立家園、改變歷史,下一代可以安心成長。
夜晚走在田埂之間,蛙鳴鳥叫聲聲聲不息,我想起阿公家後面那片竹林,有一天,我也能讓竹林繼續庇佑我的家。
這是活在水泥叢林裡的人永遠也難以理解的幸福吧?
我希望能看見真的有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