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G_2996.JPG   

(阿嬤挖竹筍)

 

  這一篇沒有故事。

 

  這星期由於發生了些...我們稱之為意外(詳情見:砲兵週記)的事,所以我又在此與山裏頭的竹筍擦身而過。

 

  自從開始寫了這系列的文章之後,我漸漸明白竹筍之於我的意義,反而開始期待起這每個禮拜五的例行公事。

 

  每次在山裏頭背著竹筍時,重達將近三十公斤的竹筍壓在肩膀上,並且走在漆黑的、山坡上的竹林裡,著實不是件輕鬆的事。

 

  而這樣背竹筍一個晚上會有多少成績呢?

 

  一個晚上通常會有五百到七百公斤公斤不等的竹筍,通常要視當週的天氣有沒有下雨?或是阿公阿嬤一到五這五天有沒有多收成,最近這幾周都有接近七百公斤的水準。

 

  而這七百公斤的竹筍能在批發市場上換得多少報酬呢?

 

  今年的颱風不多也不算太強,菜價今年都沒有很明顯的波動,基本上竹筍一公斤的收購價是八塊。

 

  少少的八塊,所以取個七百公斤舉例的話,換算出的結果就是

 

  700*8=5600 


  五千六百塊

 

  兩個老人、兩個中年人、四個年輕人,忙碌一個半夜,把新化的竹筍用小貨卡載運到關廟的果菜市場賣,所獲得的報酬只有五千六百塊,而且這五千六百塊還得抽市場交易稅。

 

  真的好少,不能怪年輕一輩都遠離農村,除非過著和老人家們一樣恬靜自適生活,否則哪活得下去。

 

  要不是有我們這些免費的子孫回家幫忙,兩個老人家也肯定拿這些竹筍沒轍。

 

  常覺得,價格和價值的定義好難懂。

 

  人沒有水生活會死,但不喝可樂不會,所以得知水比可樂重要,但一杯可樂的價格可以買一桶水。

 

  同樣的一件材質和版型一模一樣的衣服,印上打勾勾或是三條槓價錢就會不同。

 

  一台Iphone4s可以賣兩萬四,兩萬四可以買3000公斤的竹筍。

 

  花65元買一個便當可以吃飽一餐,吃飽一餐也可以花650去吃到飽、吃到撐、撐得很痛苦。

 

  我越來越容易去在意這些奇怪的小細節,尤其每次扛著竹筍汗流浹背的時候會想。

 

  我相信改變的關鍵,就在這些小細節之中。

 

  我明白未來絕對不能再用同一套方法去照顧竹筍,但,該怎麼做呢?

 

  從麥當勞那堂課裡,總裁告訴我們要先從『核心能力』開始,核心能力簡單歸類就是兩個A,資產和通路。

 

  論資產,我家土地就這麼大,而且隨著一代一代的分家,能用的地是越來越少,如果要增加產量,要嘛就是併購人家的土地,不然就是改變耕種技術,而我在種竹筍這件事上幾乎是一竅不通,直到最近幾次才慢慢跟阿公打聽竹筍怎麼照顧,目前這個點感覺很不可行。

 

  加工呢?品質呢?基本上我覺得我家的竹筍,不用怎麼料理就可以很好吃,幾乎就是蔬菜界的芒果,擁有不需要調理的最強的『原味』,所以品質倒是不必擔心。偏偏每次拿去賣的竹筍,都是送去工廠做罐頭(最近才曉得),在我印象我從來不會去買竹筍的罐頭,不但失了鮮味,也不像肉醬罐頭可以有『熟成』的風味優勢,自從知道這個事實後,都替那些竹筍覺得可惜,但一時又找不到解決方案。

 

  但如果要鮮味,搬運又是個問題,如果不做成罐頭,似乎就沒有辦法把竹筍推到太遠的地方,或許找個把竹筍完美運送的技術是個突破的關鍵。

 

  或者可以改進採收的方式,制定出規格化的挖竹筍SOP,找出或做出更適合挖竹筍工具(麻布袋勒住肩膀真的很痛啊~),不過只有這麼點人又有點不切實際。

 

  還是從銷售管道下手看看呢?

 

  平常賣竹筍的管道主要是批發給市場,或是拿到附近的林場,類似擺攤的方式賣給來新化林場健行的遊客,我看這附近的農家也大多不脫這兩種方式。

 

  如果闢成觀光農場,就規模來說本錢不夠。不然就是得跟整個新化的筍農做大串聯。

 

  竹筍也不像水果,可以拿去做成禮盒送人,而且超級重的,大家寧願選漂漂亮亮的水蜜桃也不會選土味十足的竹筍吧?還是有方法可以重新詮釋這『土裡土氣』呢?

 

  如果是設計成最近很紅的體驗行程呢...?

 

  我心中有幾個腹案,礙於收假時刻逼近,下禮拜再繼續分享出來囉!(莫名其妙停筆了)

 

***(十幾天後)***

 

  過了十幾天,當時的手感中斷掉有點想不起來,因此直接換個主題繼續囉。

 

  自從下定決心要去歐洲自由行後,準備工程也如火如荼地...由星星展開了,沒辦法在裡面沒辦法收集情報。

 

  說到旅行...(下篇繼續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