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1040853

 

 

  很多人都會在歐洲旅行網誌寫上這麼一則『到歐洲坐車,進車站居然都不用驗票!』對歐洲人的道德感和文明讚譽有加,同時也會列舉一些可能台灣人或亞洲人,為了貪小便宜的心態逃票之類的。

  台灣人的確是相當貪小便宜,但覺得也沒那麼不堪,至少博愛座的文化就很值得讚譽。

  相對歐洲人真的都這麼奉公守法,視逃票為人生汙點嗎?倒也未必,因為歐洲的大眾交通工具會查票阿!會查票有什麼了不起?台灣的火車也會查,但在台灣搭火車被查到票,一來車票便宜,二來罰金不高,三則有些無人車站,根本就是上車補票的。歐洲就不同,德國為例,除了30倍的罰金還外加一堆法律責任,與其說強制性的買票,不如說是讓你自我選擇是否要承擔逃票的風險

  明眼人一算便曉得一旦發生一次在自己身上,是怎麼樣也划不來的,一旦放棄了逃票的念頭,上車買票自然也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。

  雖然這麼說,但我在巴黎荷蘭也同樣看過想逃出驗票閘門的人(如圖上的荷蘭車站的出口),絕對也不用把國外想像的多美好。

  把規矩講清楚並徹底執行,就這麼簡單。

  反觀虧錢虧一屁股台鐵(截止至2013年底台鐵負債達1191億元,連虧30年),如果你在應徵工作,你會應徵一個年虧30年的公司嗎?想必不會,如果會,肯定也是因為這公司有個偉大的願景,足以讓你赴湯蹈火在所不辭,但連準時都很為難的台鐵想必很難偉大。

 

  說到準時,我也看過許多遊記中歌頌德國或歐洲的公車火車準時。以我的親身經驗來說倒也沒有真是如此,公車來說,很多戶外鄉下的公車雖然準時,但也是因為路寬車少的背景下出現突發狀況的機會小,時間較好掌握,反觀地小人稠的台灣,駕駛環境不好就算了交通也亂成一片,要求總是準時實在為難,好在現在大多建立了網路查詢的功能,準不準時反而沒那麼重要,甚至還少了點等待公車的浪漫阿!

  而火車呢?歐洲的火車的確準時,但也不是不會誤點,至少在德國就有好幾次拜誤點所賜,即使遲到了也沒錯過那班一小時兩班的電車,甚至我在荷蘭,還搭過一班開到半途就因為打雷而停駛的火車,當時車上的乘客不但沒有大發脾氣的投訴媒體,反而還開始彼此有說有笑地交談了起來,雖然難免會有幾個臉色凝重的乘客,但大致上大家還是很有耐心,我本來還很訝異地跟民宿主人說我們的『幸運』,誰知道民宿主人說這在荷蘭是很稀鬆平常的事,著實讓我大吃一驚,試想要是台鐵的電車三天兩頭因為打雷秀逗,在常有午後雷陣雨的南部發生個幾次,肯定電視新聞就有乘客一哭二鬧三上吊,相較之下對台灣的交通工具似乎有點過於苛求阿!

  此外,歐洲的火車不論德國法國荷蘭西班牙,都會有車子提早到站的習慣,時間沒到說不走就不走,相對的鈴聲一響,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是把門關上,相較之下最有人情味的台灣列車往往會等你,原因還是在於制度,換個角度也可以想成國情不同,精準有精準的好,浪漫有浪漫的美。

  常常覺得台灣人急急急,是急著到哪去呢?

 

 

 P1060772

 

 

  最後說說每當要漲價就被批評得昏天暗地的車票。

  歐洲車票真的很貴!但他除了貴,也會有很多不同的方案讓你省錢,這點就是台鐵相較之下非常缺乏的部分,票價很沒彈性,高鐵或許好一點,但票價策略和台鐵沒有做好搭配,體質上同樣一身毛病,更別提逢年過節的黃牛票,更是可恨。反觀歐洲火車的車票可幾乎是年年調漲,但漲價有漲價的道理,設備折舊、燃料能源、人事作業都是成本,硬要車票凍漲結果,要不品質無法維持(就不指望提升了),要不就是移花接木挖東牆補西牆,受害德還是大眾,眼不見為淨的心態只會讓問題無限上綱。

  即使身為國營事業有服務社會的必要性,但制度破敗、執行不力、組織封閉,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情況下,很難有什麼大刀闊斧的變化,以小虧大,如此親民的大眾運輸都如此,封閉系統的警察、軍隊、行政體系,可以想見多麼病入膏肓(我是說制度,不是說從業的人們)。

 

  該作結了。

  可以討論的點還很多,包括用全面的大眾運輸取代汽機車,腳踏車在城市中的規劃、更智慧化更互動的大眾運輸等,可牽涉的範圍太深太廣肯定無法完全討論完(剩下的就交給讀者了)。

  最後想再提兩個最近的新聞。

  有個講話很爽快的官員說早就沒有亞洲四小龍,儘管媒體只把標題擷取來取笑馬宗痛,我看來卻覺得很爽快。亞洲四小龍當然是歷史名詞,每次聽到新聞提亞洲四小龍就覺得可笑,就好比微軟發表評論說自己跟蘋果誰賺得錢多(當然微軟並沒有這麼做),大家都心知肚明當年一時瑜亮的M$和APPLE的故事,顯然微軟正在被過去的成功綁架,現在誰都曉得誰才是市場上的領先者。

  韓國新加坡香港表現亮眼,但又何必一定要跟他們比較?南韓和新加坡都是家族企業,你真的喜歡嗎?香港乘在巨龍身上當龍珠,但你真的想跟香港一樣每年有七倍人口的陸客在自己家穿插踩踏嗎?韓國的生活壓力,新加坡的菁英主義,香港的哀愁,在亮眼的GDP之後乏人問津,台灣的經濟困境是事實,但不是為了成為誰或是超越誰,應該要思考自己。

  學測放榜,新聞和社會的焦點依然在什麼學校最多滿級分,採訪哪位學生可以考上醫科,到頭來根.本.沒.有.任.何.改.變。

  我想教育的目的應該只有兩件事。不是背最多答案,不是考最多分,不是拿最多獎,不是打敗別人,不是穿了十幾年制服摧毀自己的品味。

  而是教導學生們如何解決人生遇到的困難以及承擔選擇後的後果,二十年,如果能做到這兩件事就功德圓滿。

 

 

P1040534  

 

 P1040533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